教师专业基点的准确定位
两种专业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教师的专业素质,也不能带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因为教师的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的承受者是教师本人,而作为我们评判一个教师专业能力强弱的标准是教师如何能将知识更好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从学生是否受益的角度来考察教师。教师专业水平是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中体现与成熟,这种 [...]
两种专业知识的简单叠加并不能形成教师的专业素质,也不能带来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因为教师的学科知识、教育知识的承受者是教师本人,而作为我们评判一个教师专业能力强弱的标准是教师如何能将知识更好地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从学生是否受益的角度来考察教师。教师专业水平是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中体现与成熟,这种 [...]
每一个教师都应深切体会到他们的工作绝不同于一般以熟练为特征的技术性职业,而是需要知识、能力、理想、热情并能为他们带来地位和荣耀的专业,教师肩负着国家、自身以及学生发展的重任,并且国家的发展依赖于学生能成长为人才,而学生的发展又受制于教师专业化水平。因此,每个教师在自己职业生涯中都有义务和责任来提升个 [...]
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职业专业化和教师个体专业化,教师个体专业化,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基础和源泉,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根本方面。理想的教师专业化的实现必然是建立在每个教师的个体专业化水平极高的基础之上。但当前教师个体问题明显: ①专业理想不高。相当一部分教师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对个人专业水平的发展 [...]
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教育发展的水平尤其是教师教育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师队伍的受教育层次。美国要求中小学教师至少应具备学士学位,而我国对小学教师学历的要求是中师学历,至今才提倡部分小学教师要达到专科学历。这种差距应更多地归因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上。另外,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教师经 [...]
教师教育的质量决定着教师队伍的质量,当前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着一系列亟待改进的问题: ①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以学科知识为中心设置课程,课程比例严重失调。 ②德育工作实效不同。现行师范院校过于重视政治思想教育,而忽视专业道德、专业精神的培育。 ②见习实习工作亟待加强。师范院校教育见习、实习工作时间偏短且安排 [...]
我国教师的低待遇、低地位与师范院校的低素质互为因果、恶性循环,一方面使我国师资队伍(特别是中小学)先天不足,另一方面难以留住现有人才,吸引社会上的优秀人才。尤其在农村尤其是中西部贫穷落后地区,教师队伍低知识水平、低教学水平严重制约着这些区域的教育质量的提高。 在课程设置方面,西方学者推祟“人性化”的 [...]
目前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以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但办学部门、教育研究人员对教师专业性的一般概念与具体标准缺乏认真、广泛、深入的研究,因此,整个教师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一直是“封闭型”的,即由师范院校单独培养师资,在这种缺乏竞争和压力的氛围中,师范院校教育显露出种种弊 [...]
低职业待遇和低地位互为因果,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很大隐患,教师的职业压力、现实处境、工资收入,使教师们“发现越来越难于相信他们从事的是一项崇高的职业,需要勤勤恳恳地和熟练地为了提高他们的服务对象而工作。”,他们的自豪及幸福往往会被现实的不平及种种压力所消磨。他们很容易感觉到筋疲力尽,很难感受到被人赏识 [...]
即使是达到学历标准的,在实际能力和水平上也不完全等于合格教师,仍有许多教师教育科学的知 识欠缺,且课堂情境知识也较薄弱,教学监控能力大部分较差,教育研究意识和反思性研究能力不强。同时,在广大的偏远山区及农村,一个老师带几门学科的兼课现象以及代课教师的存在也说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绝非我们所想象的与其 [...]
在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里,伴随着普及基础教育任务的逐渐完成,教师需求量的相对饱和,一些国家和政府能够及时地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来调整、提高教师的资格标淮,试图以严格、高水平的专业标准来帮助教师队伍重树专业人员形象,增强教师队伍的职业吸引力。其具体措施为: ①建立从培养、入职到专业发展三个环节共 [...]